韩国人眼中的中国是在慢慢变化的,从最初的“侍奉大明”,到现在的盲目自信小动作不断,朝鲜半岛究竟经历了什么样的心路历程呢?
现在中文网络上流行一个说法,说全宇宙都是韩国人的。据说这是为了呼应韩国将孔子、筷子、端午节都划为韩国制造的讽刺之语。这个说法当然有夸张的成分,但韩国和朝鲜人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却是大家公认的。
但还是有共同点的
朝韩的民族主义倾向甚至还渗透到了圣洁的体育领域。韩国举办大型赛事就会出现奇怪的错误判现象,并明显倾向韩国,已经是见怪不怪。几天前的平昌奥运会上坑了中国一把不说,韩日世界杯时还坑了黄金一代的意大利,一切都是为了保送韩国晋级。
没接棒就能拿冠军
棒子国buff?
然而历史上的朝鲜半岛,其实并非一直如此。实际上,与今天的朝韩两国民族主义爆棚的形象相比,当年的朝鲜王朝完全是另一幅画风。
今天的文章,就一起梦回当年的朝鲜半岛,看看这个小中华的对华态度是如何改变的。
明亡之后的小中华
李成桂建立朝鲜王朝之初,就立下了事大主义的国策,也就是侍奉大明。甚至朝鲜这个国家的名字,都是李成桂请示明太祖朱元璋而获得的。
李成桂
但真正让朝鲜对明朝感恩戴德的是壬辰倭乱中,明朝出动上十万大军,损失数万人,耗用银两几百万两援助朝鲜。可以说,没有明朝大军的援助,朝鲜可以说是必然要亡国的。感念大明救国之恩,在此后三百年里,成为朝鲜举国上下的政治正确。
明与日本之间的朝鲜
壬辰倭乱
那时候的朝鲜国对“小中华”这个称号感到非常荣幸。
但满清崛起之后迅速击败了朝鲜,使之臣服满清而停止朝贡明朝。之后,满清入关,明朝灭亡。朝鲜人所感念的大明不复存在。
朝鲜和大明的关系真的很不错
但这并没有阻挡朝鲜君臣和读书人对明朝的怀念。
表面上,朝鲜恭敬地侍奉清朝,礼数周正,甚至得到了康熙等帝的嘉奖。但在私底下,朝鲜君臣们信奉的是尊周攘夷。在朝鲜儒生眼中,如元清这样的非汉族王朝,都不能视为中华,也就不值得侍奉。
朝鲜小姐姐并不想嫁到大清
并摆了一张厌世脸
朝鲜国王不仅对清朝皇帝的出人出粮要求非常怠慢,甚至还招募了一群儒生,谋划组织十万精兵北伐为明朝报仇。消息传到清朝,朝野震动,要求惩罚朝鲜。结果朝方三名大臣挺身而出,自愿赴死,可谓尽忠之表率。
朝鲜士兵继承了大明武装的优良传统
即使北伐失败,朝鲜上下也还是可以通过一些文化设施表达对明朝的眷恋。
大报坛由朝鲜国王肃宗于1704年建立,最开始供奉出兵援朝的万历皇帝,在英祖时期,加上了赐予朝鲜国号的明太祖和在危机关头依然积极准备援朝的崇祯皇帝。这里每年都要举行祭祀,是朝鲜王朝后期最重要的祭祀。
朝鲜对明朝的眷恋之所
之大报坛
万东庙为朝鲜儒生所建。这个庙里面刻上了崇祯手迹,相比大报坛来说比较民间。但在儒生心目中,依然地位很高。
朝宗岩大统庙则是由在朝鲜的明朝移民后裔建立的。他们在这里祭奠的也是明太祖、万历和崇祯皇帝,经历日据时期的打断之后,延续至今。
除此之外,朝鲜还修纂了大量的明朝史和中国史著作。在整个古代历史上,这么积极的修纂他国的历史,是非常罕见的。之所以如此,编纂者一般说的很明白,就是为了弘扬尊周攘夷意识,感念大明恩情。
在长期的尊周攘夷,崇明反清的思想的熏陶下。朝鲜上上下下形成了强烈的政治正确套路。比如朝鲜对清朝官方交往时,都使用清朝年号。但对内绝对不用。曾经有几个官员在私下场合使用清朝年号,结果立刻被舆论围攻为不讲廉耻。朝鲜官员出访清朝,在鸭绿江边也都要赋诗一首,其内容都跟快就义差不多。
保留着所谓“大明衣冠”的朝鲜士人
国门大开,自主意识凸显
这一切随着西方人和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人的到来而改变。
跟中国一样,朝鲜的儒生士大夫们也不得不接受了开放国门,丢失主权的过程。新鲜的观念伴随着外国的货物来到了朝鲜,冲击了维持了数百年之久的儒家统治地位。朝鲜人开始以新的视角来审视跟中国的关系,其自主意识和国家利益开始凸显。
这毕竟也是朝鲜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和中国的启蒙大家们一样,朝鲜思想家开始强烈批判儒家思想。他们认为这种思想的束缚限制了朝鲜的发展和民族性,导致了朝鲜的落后。曾经被认为是荣耀的“小中华”概念也被人认为不过是奴隶之邦的代名词。他们认为,朝鲜必须要重新树立国格,从对中国的盲目依从中走出来。
这种崭新的民族主义思想推动下,朝鲜的民族主义者开始积极谋划领土扩张——当然主要是在地图上。这时的朝鲜才首次提出了高句丽人居住过的中国东北,是朝鲜过去的领土。更有一些激进者把渤海人、女真人都视为朝鲜民族的一部分,满清征服中国如同朝鲜征服中国一样。
终于,在朝鲜民族主义逐渐升温的背景下,发生了间岛争端。朝鲜认为中朝边境划分不清,坚持认为东北海兰江和图门江之间的几万公里土地为朝鲜所有。在1887年勘界确定之后,朝鲜依然在1904年跨过边境执行所谓执法活动,被清军击溃。
随之他们得到了日本的支持主张主权,当然遭到了中国朝野的全面反对,甚至连反清的宋教仁都出书支持当时的清政府。这一问题,最终以1909年签订《间岛条约》再次确认间岛属于中国而结束。
图们江与海兰河之间的间岛地区
这种事情显然绝对不可能发生在朝鲜传统时期。
日韩合并后,朝鲜半岛对中国的态度更是急转直下。很多朝鲜人受日本影响,对中国人非常不友善。当时曾担任汉城大学汉语教师的魏建功发现,当地朝鲜人经常欺辱中国人,吃中餐馆不给钱、袭击中国旅人时有发生。警察也对此事睁一眼闭一眼。
双方民间关系恶化的顶点,是1931年的万宝山事件。当时来华朝工与东北华人产生了激烈冲突,波及到了朝鲜的华人。在平壤、新义州、釜山、元山都有中国人遭到攻击,总共有一百多中国人被杀,数百人受伤。三分之一的华侨逃离朝鲜半岛。
万宝山事件
直到韩国独立之后,这种贱视中国人的思想依然存在。加之朝鲜战争的爆发,让中国成为韩国的敌国,双方的仇视更加明显。在朝鲜战争期间,韩国查封华人仓库,并处处限制华人存在,导致韩国的华人最后都离开了。
反事大:
今日朝鲜民族如何看中国
独立之后的韩国和朝鲜,虽然意识形态尖锐对立,甚至发生了惨烈的内战。但在有一点上,双方是一致的。那就是“反事大”的民族主义。
在朝鲜出版的《朝鲜通史》的古代史叙述里,主线就是朝鲜从汉朝开始如何反抗中国,抵抗中国侵略的。人们能在这本书里找到唐太宗是被高丽人射瞎眼睛的叙述,朝鲜人对历史的想象力令人称奇。
唐太宗被射瞎俘虏,割地求和...
韩国人民的想象力十足强大
中韩关系史研究者孙卫国博士更是发现,韩国顶尖学者编写的《韩国史》里提到壬辰抗倭战争时,将抗倭胜利完全归之于朝鲜义军和水军。明军的形象基本是一味媾和、多次战败,其巨大牺牲完全被罔顾了。
名将李如松都要被气活了
独立后的朝韩两国,不仅对中国缺乏尊重,反而还想尽办法占中国便宜。1958年,朝鲜研究者李趾麟来北大学习,但很快历史学大师顾颉刚就发现他的研究目的在中国收集“满洲自古以来属于朝鲜”、“夫余人、靺鞨人、高句丽人、渤海人是朝鲜人祖先”的“证据”。
在当时中朝官方友好的背景下,李趾麟得以顺利完成研究。但他回国后出版的《古朝鲜研究》里,赫然声称东北各民族都是朝鲜人祖先,还赢得了南北两方的同声好评。直到今天,韩国教科书还据此把高句丽和渤海划入朝鲜史教材,难免引发观念冲突。
韩国人民发明的五千年前大帝国
幅员辽阔,气吞宇宙
除此之外,韩国民间继续声称间岛和长白山属于朝鲜。韩国议会鼓噪间岛决议。甚至还有运动员在长春亚运会期间,公然举出“白头山(即长白山)是我们的”标语。但长白山的领土归属问题,其实上个世纪就已经解决了。
当然谁都希望自己的祖国富强,在小范围内占占他国便宜,引发一些争议还数理智行为,可以通过对历史、地理等条件的考察和解析予以讨论。最可乐的是韩国的一批“野生史家”,其民族主义热情到了呓语状态,极为狂热。
他们声称古代的高丽、新罗、百济和之后的高丽王朝、朝鲜王朝等都在中国大陆上,直到近代才收缩到朝鲜半岛上,孔子、中医、汉语等等自然也是朝鲜人的发明。更可怕的是,他们主张朝鲜半岛是全世界文化的起源,有上万年历史,可谓“全宇宙都是韩国的”。
种种神奇的历史地图
一般都是这个学派搞出来的
这派思想的全部基础都来自于据说是上个世纪发现的两本古书《桓檀古记》和《揆园史话》。然而这两本书完全是伪造的史料,可信度形同地摊小说。可是这些野生史学爱好者不管,还抨击反对者是殖民主义或是事大主义。
《桓檀古记》
这些野生史学家虽然不为官方史学承认,可是因为他们四处活动、出版书籍、举行讲座,煽动了不少民间情绪。会包装者甚至在学校取得了一席之地。可见韩国民族主义之强烈。
有些在野史学吹捧朝鲜为四大文明之根
野生理论有市场,其实就多少说明了一些问题。
中国和朝鲜半岛的关系已经无法恢复到过去宗主国和附庸国的关系了,但双方的心态仍然没有完全调整。中国仗着国大势强,仍有小瞧半岛之嫌;朝韩民众则因为过于强调民族自决,而得出了不少荒谬的结论。
双方如何平息这些无聊的争议,在承认对方是平等主权国家、各有文化特色和发展模式的情况下,增加政治合作与经贸交流,才是有意义的互相对待之道。
韩国不安于只是“ 小中华”,但无论他眼中的中国如何变化,我朝可始终不是柔弱可欺的软柿子。
参考文献:
孙卫国:《大明旗号与小中华意识》 商务印书馆 2007
葛兆光:《想象异域》中华书局 2014
王元周:《小中华意识的嬗变》 民族出版社 2013
文章来源:天言韩语(www.yalianedu.org)